618将至,电视圈陷入“买软送硬”与“买硬送软”之争。乐视宣称硬件免费时代时机已到, “买会员送硬件”炸裂来袭,创维召开“送内容,我们来真的”发布会,联合腾讯企鹅TV发声好内容碰上硬件制造商。
曾经电视行业互联网品牌与传统彩电各有所长,互联网品牌大打内容服务等软实力,传统彩电在硬件与供应链上有绝对实力。如今这种微妙平衡出现被打破端倪,传统彩电企业开始内容布局,做得好电视还做得好内容。
首先从消费者花费的角度来看,“买硬送软”要比“买软送硬”的方式更为实在。业内人士指出,乐视让用户以高出其实际价值数倍的高价购买会员等服务,其本质是通过内容、服务收费来变相收硬件的钱,例如乐视某款产品硬件价格1999,内容收费2287,消费者支付内容时也支付了硬件费用,表面上免费,实际则更贵。
显而易见,乐视的硬件成本早已包含在会员费用当中,所谓“白送”,实际上只是一种变相转嫁硬件成本的营销噱头。而在硬件免费营销策略的背后,乐视还藏有一个隐秘的招数,就是借此培养用户内容付费的使用习惯。从名义上,用户的钱只是购买了服务而不是用于硬件。
加之其自制内容的垄断,排斥其他内容供应商,如果不开其通会员,硬件设备就变成了“砖头”,迫使用户必须保证对其内容和服务的持续购买。
但这种培养付费购买内容习惯的努力却并不被看好。前车之鉴就是喊了多年的付费音乐,但各大唱片公司尽管谋划多年,市场的手仍没能掏出用户的钱,最终还是依靠政府一纸政令才有形成今天部分付费的局面。
有业内人士就指出,乐视一直以高配低价策略博弈市场,硬件免费背后是用户必须购买至少一年的乐视会员服务,此项费用已抵扣不少硬件成本。但乐视此举目的是用增值服务换取用户对内容的认可,进而培养用户对其内容和服务黏性,这需要乐视保持其会员服务的变现能力,以及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高度自信,否则难以填满庞大的硬件成本亏空。
长期以来多数国人秉持着“一分钱一分货”的消费理念,乐视的“硬件免费”却正与之相悖。消费者难免对免费的硬件究竟质量如何抱有疑虑。
除了乐视,今年夏天开始小米、PPTV、微鲸三家都发布了智能电视,也主打内容牌,业内称此为“OTT”模式,对内容的争夺到了新高度。不难发现,上述几家均出身于互联网企业而没有硬件制造的经验,因此大炒内容的同时,实际上是变相给消费者洗脑,当人们围观内容争夺战时,潜意识中正在灌输这样一个前提,就是内容是已成为衡量一台电视的最主要标准,重要程度已经越过承载内容的本体——硬件。
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内容的重要不断被强调,直接带来电视行业“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竞争。同样规格尺寸的电视,价格差距可以达到上千。以至于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硬件可以完全忽略了!”
但实际上,以手机行业类比,无论一款手机的操作体验多极致,仍逃不开信号、续航等基本指标的考核,保证通话质量和续航的难关至今仍困扰着某些号称互联网思维的手机品牌。
有业内人士指出,硬件制造产业链包括研发、原材、加工、运输、安装、经营、维修、更换等多方面,酌情收费可有效维持产品流水线正常运转。如果免费,其产生的各种成本势必要转嫁到收费的服务项目上,这就要求增值服务有很强的溢价能力及可持续盈利能力,从经济学理论上来看,实践起来相当困难。
而在电视领域,片面强调内容,则导致了互联网电视的先天不足。乐视等互联网电视其硬件为人诟病,硬件问题层出不穷,深陷发货门、售后门等负面信息困扰。通过代工的方式导致大量产品质量事件,没有生产线带来品质把控能力的丧失。电视作为耐用品,用户除了关心品质配置以外,售后服务也是用户所考量的重要因素,不完善的售后服务会给用户带来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外包给第三方做服务同样隐患频出,外包合作一旦结束,售后配件难以购买使用没有保障,出了问题无法解决。
因此好硬件+好内容才能带来最佳的用户体验,反观创维在硬件方面已有多年的积淀。而好内容则依托腾讯资源海量版权资源、 600万小时以上的丰富内容,几乎囊括全部2016年度最受欢迎电视剧榜、2015-2016年最受期待电影榜、微博最热综艺话题榜、经典大热美剧榜。还在还在乐视短板如原创节目、微电影、短片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
其实不管从内容到硬件还是从硬件到内容,谁先能够两条腿平稳走好这条路,谁就能笑到最后,目前看来,创维已经走在行业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