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海归张江创业,专注医疗AI研发为医生当“助理” |
张少典(站立者)和他的团队
在2017年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中,代表上海的50家企业中,有11家来自张江,森亿智能赫然在榜。
知道森亿智能是家年轻海归创办的新生代“独角兽”企业,但一见其人其公司,其年轻程度还是让人吃了一惊——28岁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国扎根浦东张江创业,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公司已经获得了3轮投资;而公司的领航人——创始人兼CEO张少典不过“三十而立”。
为什么一毕业就回国?
“在中国,人工智能是这几年才火起来的。尤其是2016年的阿尔法狗一举成名,让老百姓开始见识到人工智能的威力。”在张江的一家酒店里,张少典正和他的销售团队召开内部培训会议。公司成立不久,已经拥有了130多人的团队,其中销售团队也初具规模。
在会议的间歇,张少典见缝插针接受了记者采访。“在国外,人工智能并非新话题,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张少典的创业突破口和他国外留学的专业一脉相承,可以说是直接从“象牙塔走向一片创业蓝海”。
张少典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一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医学信息学博士,研究的方向是医学信息学,即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医疗领域。
2016年5月,他没有选择留在海外,而是回国创办森亿智能,专注于发展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在一本公司简介的小册子上,记者看到,公司的核心团队都是来自世界一流名校的海归,员工也基本上来自复旦、上海交大等中国名校。“相对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才仍非常稀缺。”
说到为什么回国,又为什么选择浦东张江创业,张少典说:“我学习的专业是应用型的,只有运用到实战中才能学以致用。而在我看来,张江这里有很好的创业氛围和产业链,也容易找到我需要的高端人才,所以一毕业,我就毫不犹豫,直接回归祖国怀抱。”
机器人能否替代医生?
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医疗领域,是否意味着以后机器人可以给人看病、替代医生?“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但无论从中国人的就医习惯还是医学诊断角度,现阶段的AI运用到人工智能,主要还是作为医生的助手,类似于我们在主任医生旁看到配备的年轻医生。”张少典表示。
现在森亿智能已经与上海等地的一些三甲医院成功合作,公司专注于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能够理解临床医学数据的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并已研发出可以读懂医院病历的AI系统。简单来说,这个机器可以理解、读取病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读病历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从理解字词的意思,到懂得每一份病历本身的逻辑与重点,背后有着复杂的机器学习过程。张少典介绍说,一般情况下医生面对一份35页的病历,大致需要半小时读完,而森亿智能的这套AI系统只需零点几秒。通过AI系统从中做信息的抓取,并分析提炼总结,可以大大节省医生的就诊时间,基本起到了一名有五六年中等经验医生的作用。
创业最难的是什么?
创业不易,所以创业者常常自嘲“创业狗”。性格温和斯文的张少典坦言,公司有人也说他有时脾气暴躁。在外人看来,公司已经步入正轨,他也头顶许多光环。但尽管之前做好了创业难的心理准备,创业过程中的“成长烦恼”,有时还是让人感觉很“抓狂”。
比如,在创业规划路径上,计划和现实往往会发生差距。在归国之前,张少典原计划创办一家类似硅谷里很多的“小而美”的科技企业。但来到中国后却发现,在这里“小”则很难“美”,只有做大做强才是立身之本。为此,在发展核心技术的同时,不断扩大市场是创业者最大的“槛”。
“对于我而言,现在无论是在创业大赛上路演、演讲,或是和投资人商谈都已经是轻车熟路,但是碰到目标大客户还是会紧张。”因为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要敲开中国大医院的“阿里巴巴之门”并不容易。
“好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不少项目都开花结果了,虽然成功的比例不到二十分之一。”更让张少典欣喜的是,有时几年前合作的项目也会“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了意外的收获。
“在我的生活中,每天都会碰到许多坏消息,但也会有少数好消息不期而至,正是靠着这少数好消息给自己和团队‘打鸡血’。所以创业者要学会放空自己。回家上楼前,我常常会在车里发呆10分钟,让自己精神彻底放松,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也重新为下一轮挑战养精蓄锐。”张少典说。
关于未来的发展,张少典透露,森亿智能会关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更广泛应用,例如类似于具备专业医学知识的Siri,自动回答患者的疑虑等;将医疗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到落地的实际应用场景中,真正成为医生的“伙伴”,更好地服务患者。
现在,张少典和妻子都成了“张江人”,“这里年轻人多,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许多人都是为了梦想来到这里打拼,让我找到了‘第二故乡’的感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