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数字政府”建设起步早、体制顺、高度集约、紧扣善政惠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1月,国务院确定江苏、浙江、贵州、甘肃和青岛,共同承担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任务,其中青岛市是唯一的城市代表。今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青岛模式” 作为目前全国在“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建设最高水平的代表,成功入选年度最佳实践成果。
以数据整合共享开放为核心,青岛统筹电子政务、大数据、公共信用、政务公开、政府网站和信息资源“六位一体”发展,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催化下,“放”出了含金量、“管”得更智慧化、“服”高了获得感。“青岛模式”获得国家点赞背后究竟蕴藏怎样的创新力量?
“四统一分”,体制先行
网络不联通、系统不贯通、数据不汇通等是各地数字政府建设普遍面临的关键基础性障碍。然而,这些困扰在青岛并不突出——体制基础好、历史包袱小是“青岛模式”的根本优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青岛就提出了“四统一分”的管理体制,即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和分级推进。后来,青岛进一步明确“三不原则”,即各个部门不再设立新的信息中心,不再建设新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不再建设新的机房。以此为契机,整合“数字碎片”、打破“信息孤岛”、拆除“数据烟囱”,由政府出资建设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对之后申请的发展项目审批和财政资金投入严格把关。由青岛市电政信息办统一负责拟订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和推动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工作;统筹规划、管理、协调、推进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效避免了多头管理和解决重复建设。
“‘四统一分’整体配套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核心,更是‘青岛模式’的底层密码。”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年来我们一以贯之,无论任何质疑和阻碍的‘杂音’,我们都要定原则不放松,阵痛总比顽疾在身强。”
有了“四统一分”为支撑,实现统一审批、统一执法、统一公示、统一办事服务平台等便不在话下。多年来,青岛市一直坚持不懈地推进政务数字化统筹整合,不断加强政用、商用、民用数据的聚、通、用,形成了以低成本建设、大规模应用、高度集约化为特色的“青岛模式”。
新型互联网赋能政府数字化转型
全球正从信息技术时代迈入数据技术时代,计算和数据由量变完成质变,孕育出云计算和大数据,并且加速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影响从线上走到线下,从商业领域扩展到了政务、城市、产业等国计民生各个方面。这对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为迫切、更高标准的要求。
立足现有的电子政务资源,青岛充分挖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相关新技术,率全国之先搭建起“两地四中心”为构架的政务云。所谓“两地四中心”是指,政府侧建设云管理中心,对云资源、云网络、云数据、云安全实现全面监管,青岛本地建设两个云中心实现互备,保证政务业务高可靠,在德州建设了灾备中心实现数据容灾,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深度服务青岛政务云建设的数梦工场董事长兼CEO吴敬传表示,新型互联网是一种敞开想象力的资源整合,业务再造。“比如我们为青岛设计的政务云,就是一个开放的、标准的、有序的架构,以此为基础,可以催生政府、产业和城市一系列创新变革,引领新治理、新服务和新经济。”
青岛政务云的建成,实现了网络安全平台、基础软件平台和数据支撑平台的有机集合和高度统一,降低了信息共享和流程互通的障碍,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务信息化平台整合集中,进而实现多级政府、多部门间的大规模业务协同和联合服务。
“新型互联网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实际上是‘互联网+’技术的相互融合,从底层上讲,对于数据交换共享和青岛的平台建设,是极有利的支撑。”张艳说,“同时,在民生服务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更贴近老百姓的使用习惯,‘以人为本、开放共享、安全可控’的原则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放管服改革的理念完全吻合,在教育、医疗、民政、社保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1+1>2,数字青岛跑出加速度
以“四统一分”制度为坚实地基,在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加持下,青岛不断创新应用实践,“数字政府”在此跑出了加速度。
——为生活做减法。在移动办事上阻击痛点:针对移动互联时代广遭百姓“吐槽”的多头下载、重复建设等痛点,青岛加快资源和渠道整合步伐,接入与企业运营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 26个部门的130余项政务服务,打造统一“网上政务超市”,实现了不以事项、而以事件为牵引,大事小事一箩筐、一站式掌上办事全搞定。在数据协同上苦下功夫:青岛人社局联合公安、国土、工商等14个部门及多家银行,搭建核对系统,打通25项数据信息共享,实现新申请家庭“逢进必核”、存量数据“定期核对”、关键信息“高频核对”。“从此,申请救助不得不跑十几个部门汇集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证明的日子一去不返,市民足不出户,手机端点击申请,数据就会跑起来替群众完成申请核对全流程。” 青岛市人社局信息中心软件开发负责人姜荣强告诉记者。2017年,该系统共核对12.62万户、22.9万人。
——为企业圆梦想。通过汇集60个部门、46万法人、310类审批证照、7100多项行政执法等涉企数据,青岛以公共信用信息建设为核心,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流程再造,审批只跑一次事项达100%,零跑腿事项达60%,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立即办、当天办事项达50%;对信用良好企业进口的低风险货物快速放行,放行周期由20天缩短至一周之内;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4个工作日,提速51%,时限为全国同类城市最短;银监、税务部门与32家银行合作,以企业纳税信息为基础开展企业纳税信用评价,根据结果向企业提供纯信用类“税收贷”,给融资难、贵、慢的小微企业带来福音。目前,青岛市场主体总量稳健增长至128万户,为山东省第一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名。
——为城市添平安。数据治理开启了平安青岛建设的新模式。平安青岛不仅在线下,也在线上。“青岛模式”特别强调网络安全,今年中国第二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上合青岛峰会,就是对青岛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峰会期间,青岛党政机关网站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是全球黑客竞相攻击的焦点,青岛市电政信息办举全办之力,在各专业技术力量的协助下,共同抵御来自国内外互联网黑客的攻击和威胁,拦截90余万次攻击。吴敬传告诉记者,“承接本次峰会信息系统平台安保工作期间,我们选派政治合格、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专项小组参与青岛市电政信息办应急值守,抑制各类恶意扫描、暴力破解等行为28万余次,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促进局副局长张理敬表示:“好的体制基础+新的技术赋能,呈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是‘青岛模式’的特色所在。 可以说,新型互联网技术发挥了变‘输血’为‘造血’的作用,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打造坚实基础,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徐博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