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李凤文)央行日前发布的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2.14万亿元,同比增长8.5%;狭义货币(M1)余额56.77万亿元,同比增长4.4%。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67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38亿美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0.05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325亿美元。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2万亿美元。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不难看出,上半年社会融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社会融资增量明显提高。这是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力度松紧适度及流动性合理充裕效果的体现。二是对实体经济贷款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要求,根据监管部门的指引,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在贷款发放上向民营和小微企业倾斜。三是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比重得以提升。从社会融资结构看,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5.8%,同比低11.4个百分点。而企业债券净融资1.46万亿元,同比多4382亿元,占社会融资的11%,同比高0.8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19万亿元,同比多8258亿元,占社会融资的9%,同比高5.4个百分点。 上半年,市场流动性总体保持合理充裕,贷款同比增长,但贷款投放结构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趋缓。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了6.2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48万亿元,同比少增0.24万亿元。而中长期贷款主要包括技术改造贷款、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贷款等,其增速下降表明,经济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依然存在,企业的投资意愿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住房贷款占比依然较高。上半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76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8.88%,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0.25万亿元,而增量占比较上年同期高0.75个百分点。另外,上半年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万亿元,这一规模已超越楼市火爆时的2017年同期。 笔者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下降,不利于创业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发展。而房地产贷款增势依然不减,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加剧实体经济融资难。由此看来,监管部门还应在加强对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结构的调整和引导方面多下功夫,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大对创业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推动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要严厉查处信贷违规行为,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和“僵尸企业”等,以确保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