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距离重返工业通缩仅一步之遥,市场预期政策将继续有所作为。
本刊记者 魏枫凌/文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CPI同比增速为2.7%,与上月持平,中止了连续3个月的上升趋势;PPI同比增速为零,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并创出自2016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CPI分化加剧。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态势在年初就已经被各界普遍预期,但是通胀形势扑朔迷离,令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都对其判断持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但上述数据则显示消费物价缓和,工业通缩临近。北京时间7月10日晚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鸽派言论,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坚信不疑,亦显示出对全球经济增长与通胀下滑的担忧。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尽管CPI同比仍在2.7%的较高水平,但不含能源与食品的核心CPI同比仅为1.6%。从长期来看,与CPI同比相比,核心CPI同比的走势与居民收入增速的走势更为相关。这说明核心CPI更能够反映购买力的变化,更能刻画物价变动的长期趋势。“当前CPI同比更多地反映了农产品(000061)供给波动的短期冲击,长期来看消费品领域通胀压力可控。”
对于未来的物价形势,招商证券(600999)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预计,7月CPI同比将持平或小幅抬升,猪肉项可能接力鲜果项支撑CPI同比走势,CPI同比增速难以破“3”;PPI同比大概率将进一步跌落负值,基数效应的变化仍是后续PPI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在边际上将打开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近期CPI上升主要由食品推动,市场预期通胀风险不大,通胀不太会导致货币政策实质性收紧,但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则表示,CPI增速较高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制约。“考虑到消费结构的变化,猪周期的波动幅度可能有所收窄,但目前来看,猪周期本身的上行过程仍未结束。下半年猪肉价格仍将继续上涨,并进而导致CPI维持在高位。”
华泰证券(601688)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指出,上半年CPI新涨价因素集中在食品端,预计未来“猪油共振”情形仍是 CPI超预期上行的最大风险因素,2019年服务类价格中枢可能较2018年小幅回落,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当前通胀形势的表述,这可能是影响三季度无风险利率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工业品价格方面,6月数据显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上涨3.7%,涨幅比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且从最新的高频数据看,螺纹钢价格7月月均值较6月环比大幅上行了6%。广发证券(000776)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据此认为,考虑到后续依旧可能会有环保限产的影响脉冲,PPI目前的趋势并不单一。
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外需疲弱;而中美贸易冲突的不确定性对企业预期依然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制造业投资走弱。在国内政策方面,朱启兵认为,个税削减虽对居民收入构成利好,但在经济增速预期下行的背景下,收入增长转化为实际消费支出尚需政策支持。“总体上,基本面压力犹存,实现全年6.2%—6.3%的经济增长仍需政策在稳定内需方面发力。”
轻度的工业通缩风险是目前市场对未来PPI价格预测的主流观点。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预计三季度PPI同比增速底部震荡,但不存在深度通缩风险。“从CRB走势来看,未来数月PPI同比增速可能低位震荡,再结合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基数分布,三季度可能是PPI同比增速的底部区域,但经过市场自发去产能与行政去产能,供给曲线变得陡峭,如果稳增长力度较大,通缩幅度应该不大。”
招商银行(600036)研究院则表示,第三季度PPI大概率进入通缩,但幅度有限。一方面,2018年8-10月工业品价格较高,高基数导致2019年8-10月PPI面临较大通缩压力;另一方面,减税提振工业品价格,对PPI形成向上拉动力。因此整体看,PPI进入通缩的幅度不大,但需要关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郭磊是为数不多的认为不存在通缩的分析师。他指出,从年内分布看,6-7月可能是全年“洪峰”位置,而CPI高点已大致可控,PPI存在分项的微妙平衡,即使后面有短暂负值也并不意味通缩,至少目前看工业价格明显没有通缩期特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市场周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