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亮 夜经济不只是白天经济顺延 地域特色夜文化也是竞争力 今年夏天,夜京城无疑热闹不少。夜里九十点钟,大大小小的商圈依旧车水马龙。自《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7月推出以来,“夜京城”地标、“夜京城”商圈、“夜京城”生活圈纷纷点亮都市夜空。国博和首博等多家博物馆开放夜场,国图和首图等多家图书馆阅览室延时,北海和天坛开发“夜游”线路,地铁1号线和2号线延长运营时间,朝阳区对CBD、三里屯、滨水国际文化消费小镇三大商圈进行升级改造,让多彩娱乐文化活动丰富市民夜生活……可以说,“夜京城”已经大放光彩,但依旧大有文章可做。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表征,但夜经济首先要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以餐饮为例,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决定了夜间群体的庞大,据最新数据统计,北京市夜宵订单分布明显趋晚,22点以后的订单量和消费总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而且零点前后的消费增长最为显著。需求意味着市场,要想从这个市场里分一杯羹,商家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必须跟上。 夜经济需要新思维,重塑重构经济模式、产业形式、创意理念。如今,互联网经济已经波及到每一个人,从十来岁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多能熟练掌握网络购物,快递直接送到家门口,省却了东奔西跑。炎炎酷暑,靠什么吸引市民夜间出来逛街消费?如果夜经济只是白天经济的简单延续,只是司空见惯的各种经济形态的复制翻版,夜晚有再多的店延长营业,商圈亮起再多的灯光,恐怕都不是夜经济追求的最佳形态。“夜经济”既应当是白天经济的顺延,更要打出夜特色。 商家有亮点,才能点亮夜经济。想要把消费者从对电脑或手机屏幕的过度依恋拉进夜幕下的商圈,只能靠商家富有精彩创意的活动、极具特色的商品和服务。如果不能带来感官上的新刺激、精神上的新收获、体验上的新感受,会有多少人会在忙碌一天后,主动投入夜经济的怀抱?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夜经济主打的几大商圈都推出了个性十足的创意活动,成效如何还有待检验,但主动求变的意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努力和诚意显而易见。 此外,各地在推进夜经济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成功经验的同时,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夜文化。四季鲜明的北方城市与冬季也温暖如春的南方城市肯定不同,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与那些新兴城市自然迥异,城市化进程中同质化严重的弊端应尽量避免。夜文化也是夜京城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主体以及消费者的通力合作。如今,政府部门已经制定并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并在交通保障方面措施给力,各市场主体要抓住机遇,在创新上下功夫,以各具特色的亮点,共同点亮夜经济的发展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