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 黄韬炜 曾健锋)梅县区梅南镇是国务院第一批命名的革命老区,朱德、陈毅、李坚真、古大存等革命老前辈曾驻扎梅南开展革命工作。如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进口肉牛养殖、观赏鱼养殖、绿色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有效带动着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推动着红色老区绿色发展。 碧水中孕育“致富鱼” 盛夏雨后,驱车驶入广东首批“红色村”——梅南镇水美村,万亩绿意盎然的山林中,镶嵌着点点独具特色的红色景观。再往里走,龙氏观赏鱼养殖基地内,一条条身姿曼妙、色彩斑斓的观赏鱼正在水中畅游。 梅州市龙氏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能告诉记者,企业2013年便落户水美村,目前基地养殖的观赏鱼品种多达1000多个,稀有品种就有20多个。观赏鱼按照不同的成色、品相、形态,有不同的价格,如印尼红龙、马来西亚金龙、野生雷龙、野生七彩鱼等稀有品种,价格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 “水美村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特别是水质无污染,且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符合我们的养殖条件,这也是我们选择落户这里的主要的原因。”潘能介绍,基地养殖的观赏鱼主要销往广州、东北以及国外市场,年产值达2000万元。 企业的落户,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目前该基地六成以上的员工都来自水美村,今年27岁的丘海辉便是其中一员。“两年前,听说村里的观赏鱼基地要招人,我便辞职回乡应聘。在家门口工作,方便照顾家人不说,待遇也很不错。”丘海辉笑着说。 红色村的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眼下,龙氏观赏鱼又有了新动作。 “我们正在全力推进集进口、出口、检疫、检验‘四位一体’的进出境观赏水生动物隔离检疫场,以及兼具观赏、体验、科普等功能的观赏长廊。”潘能说,项目预计于明年7月完工,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企业效益,同时,也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旺乡村人气,为村民创造更多增收点。 大山里来了“澳洲牛” 走进位于梅南镇顺里村的广顺生态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近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饲养员正操作着自动化搅拌投料一体机,给上百头牛喂养自家种植的牧草。 梅南镇党委副书记古盖立介绍,去年,在梅南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动员和支持下,在外打拼多年的乡贤杨四海响应“乡贤回归工程”号召,决定在顺里村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肉牛生态养殖项目。 “我们的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服务,计划建立种植、养殖、有机肥、屠宰、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大型养殖企业。”广顺生态养殖场负责人杨五乐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已投入约3000万元,完成了1万平方米标准化牛舍以及青储池、精饲料仓库、600亩牧草基地、有机肥加工厂区平整等建设,项目预计于今年底初步建成投产。 “相比于杂交黄牛,我们引进的安格斯种牛出肉率较高,肉质也更为鲜美,具有广阔的市场。”杨五乐说,该公司主要养殖澳大利亚纯种安格斯种牛,通过自繁自育,改良本地牛品种,首批引进了300头安格斯种牛,将于今年9月正式进场。 政府搭台,乡贤发力,企业唱戏,村民受益。 项目落户顺里村后,不仅盘活了村内大量丢荒农田,还解决了30多名村民的就业难题。项目正式投产后,企业还计划收购附近地区的秸秆,进行发酵制作肉牛饲料,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解决了秸秆焚烧的污染问题。 “孩子在镇里上学,老婆在镇里上班,我回来工作方便照顾他们,而且工资有5000多元,不比城里差!”去年4月,该村村民罗祥胜回到村里,成为了养殖场的一名饲养员。罗祥胜告诉记者,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他感到非常满意。 近年来,梅州地区的牛肉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高铁的开通,进一步拉近了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距离,这也让企业充满了信心。“我们计划进一步加大投资,在项目后期建立食品加工等下游产业,推动产业‘接二连三’,努力让高品质的牛肉走进寻常百姓家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餐桌,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杨五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