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6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6日消息,工信部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支持开发稀土绿色开采和冶炼分离技术,加快稀土新材料及高端应用产业发展;加快发展5G和物联网相关产业,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等。 资料图 中新经纬张猛 摄 工信部表示,《意见》的印发,是为了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制造业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质量工作体系更加高效。建设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群引领行业质量提升,推动不少于10个行业或领域建立质量分级工作机制,完善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机制,提高企业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力。 《意见》要求,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健全质量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主动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声明,接受社会监督。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增强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履行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严格落实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建立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机制。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第二方质量审核制度,对重要供应商的质量、技术、工艺、设备和人员等进行指导和监督。 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等。 《意见》提出,增强质量提升动力。 发挥标准带动作用,提高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推动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群;加快重点领域质量安全标准、绿色设计与生产标准制定,推动标准实施。 强化技术支撑作用,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支持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开发在线检测、过程控制、质量追溯等质量管理工具,加强质量数据分析,推动企业建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发挥品牌促进作用,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形象;鼓励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建立健全品牌培育专业化服务体系,制定宣贯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完善品牌培育成熟度评价机制,以品牌培育推动企业从“质量合格”向追求“用户满意”跃升等。 《意见》还提出,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倡导优质优价,鼓励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对重点产品试点开展质量分级评价,建立质量分级发布机制;加大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推动发布优质采购目录,鼓励在重大装备和重点工程中使用优质产品。 优化市场环境,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消费者投诉、产品召回等信息共享机制,引导行业对共性质量问题进行警示和改进;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联合惩戒严重质量违法失信行为,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夯实服务支撑,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发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大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服务供给;支持专业机构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建设,鼓励为企业服务等。 《意见》强调,加快重点产业质量提升。 一方面,提高原材料工业供给质量。加快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鼓励研发应用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测、诊断与优化系统;加快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和行业测试评价中心建设,支持开发稀土绿色开采和冶炼分离技术,加快稀土新材料及高端应用产业发展;支持开展重点原材料产品用户满意度调查,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提升原材料供给质量。 另一方面,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着力解决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弥补质量短板;增强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 同时,促进消费品工业提质升级。制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动轻工纺织等行业的创新产品发布;培育壮大个性化定制企业和平台,推动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支持重点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及性能实物对比,支持临床急需药品先进技术应用和质量提升,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关键领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信息实时追溯和查询服务,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再者,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持集成电路、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创新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加快发展5G和物联网相关产业,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关键基础软件、工业设计软件和平台软件开发应用,提高软件工程质量和网络信息安全水平等。 保障措施方面,《意见》指出,加强组织落实,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共治的原则,加强部门协同。加快人才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系统推进制造业的质量人才培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推进质量和品牌相关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支持设立质量研究院、品牌研究院,培养高端质量和品牌人才。加强宣传引导,报道企业质量提升的丰富实践、重大成就、典型经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塑造中国制造质量新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中新经纬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