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鹤壁“古有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其村曰鹤壁”。 二说,春秋时鹤壁属于卫国,卫懿公爱鹤成癖,曾于此放鹤于南山,其山曰鹤山,其村曰鹤壁。 三说,相传鹤壁最早只有三姓六户人家,某晚,明月当空,飞鹤齐鸣,观之,见一对仙鹤飞向村来,落在一家影壁墙上栖息,黎明时腾空而去。鹤栖于壁,故名鹤壁。 迄今发现有关鹤壁名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1985年,原鹤壁六中一座唐墓出土了一方墓志铭,即《大唐故人处士王府君墓志铭》。据记载,墓主人叫王仁波,卒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殡于相州(今安阳)西南五十里鹤壁村西北二百步高原礼”。 自唐迄今,鹤壁行政建制经历了三次变化。 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年),鹤壁正式设镇,是当时彰德府下辖五大名镇之一。 另据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修访子山辟支佛舍利宝塔碑记》载,明弘治年间此地曾设鹤山镇,驻地鹤壁村,隶属于汤阴。清朝至民国,鹤壁仍隶属于汤阴县。民国时期,汤阴县曾于此设鹤壁镇。 新中国成立后至建市前设鹤壁区,其间的1956年省人委也曾在此设立过鹤壁镇。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记者张学军/文资料图片 鹤壁因煤建市 新中国成立不久,鹤壁即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1951年7月,鹤壁煤矿筹备处成立,隶属平原省工业厅。1956年9月,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复同意,鹤壁矿区党委及矿区人民委员会成立。同年12月,汤阴县鹤壁区撤销,安阳专署鹤壁矿区办事处成立。1957年3月鹤壁设市,政府驻地鹤壁集,原鹤壁地区为市辖七乡之一。同年4月,鹤壁市成为省辖市,委托安阳专署领导。1958年12月,鹤壁市划归新乡专区管理。196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鹤壁市划归安阳专署代管。 1982年3月10日,省委、省政府决定,鹤壁市由省直接领导,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省辖市。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复省政府,同意将安阳市的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 1999年,鹤壁郊区更名为淇滨区,管辖扩至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中间,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山城巨变 沿京港澳高速下行540公里至鹤壁高速出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当地人戏谑的“马踩了个球”,即马超龙雀,别称马踏飞燕的中国旅游城市标志,绕过雕塑西行三公里许,穿过107国道右转,就到了鹤壁火车站。站台楼原本设计的是一只振翅高飞的仙鹤,却因只三层高,仿佛变成了一只嬎蛋的鸡。 鹤壁新区就如镶嵌在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之间的明珠,107国道和京港高速铁路与其两侧平行。 东西走向的淇滨大道和横贯南北的兴鹤大街将市区分为四块,于是对照中国的山川江河地形图,从东向西以五岳作为路名,由北向南又以祖国江河冠名道路。 这里就是鹤壁新城淇滨区。 其实鹤壁本地人从市区趁火车出行的历史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多年,因为在这之前,鹤壁蜗居在山城区,出门必须绕道18公里至汤阴才能乘上火车。 据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秘书长张世余回忆,自1958年始该校开始向外省输送毕业生人才,他1962年毕业后被分配至鹤壁工作,当时问遍同学只知是个煤城,却不知在何处,刚开始以为是鹤岗,后查阅地图才知位于河南省安阳和新乡市中间西部。 沿京广铁路下行十余小时至汤阴火车站,被告知到了鹤壁。当时汤鹤之间每日早晚各开一班人货混装小火车,由于晚点,只好在车站附近找了家车马店,花二角钱睡了一夜大炕。次日乘鹤壁往汤阴送煤的支线火车赶到鹤壁集新华街,只见一条长约900米、宽9米的石板路,路旁耸立着23根木制线杆,顶端挂着绿色铁丝网护罩的灯泡,乃建市初期市政府驻地。出站后又搭乘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方头齐脸公交车,咣当咣当爬坡越坎穿过英雄桥南行到了大湖,看到了长风路和钢铁路交叉口的土路基和人影,意识到市区近了,当到达奔流街时,竟然出现了柏油路,没想到走了一个路口到了红旗街,柏油路竟到头了,鹤壁市政府就在路边的两层小楼办公…… 当时,大湖地区修筑了三条南北干道土路路基,除红旗街中段及长风中路铺柏油外,其余均为土路基。市民形象的比喻道:“两条街一座楼,动物园里关着一只狗和一群猴”,这就是鹤壁市。 2004年,张世余再次到访鹤壁,下榻鹤壁迎宾馆,目睹淇滨新区,连声赞叹,沧海桑田…… 鹤壁煤炭开采历史悠久 鹤壁金代设镇源于烧瓷和采煤创造的经济繁荣,宋元时,鹤壁煤窑是全国大型煤窑,“从业者有数百人之多”,且采煤、排水技术比较成熟,世界领先。同时期,鹤壁瓷器生产贸易繁荣。据《河南省鹤壁集瓷窑遗址发掘简报》介绍,晚唐至宋金,鹤壁瓷器作坊遍布羑河两岸,主要生产碗、盆、壶等炊具,灯、炉、枕等家具,围棋、象棋、哨、埙等玩具以及砖、瓦及瓦当等建材。出于商业竞争需要,生产者在瓷器上烧制出自家姓氏,打造出了鹤壁窑瓷器品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柏灵桥碑》记述当时盛况,云“邑(汤阴)西之人,借以养生者,不啻数万家”。 1961年1月21日,鹤山人民公社东头村发现宋代煤矿遗址。矿井深达46米,据考证,当时已掌握由地面开凿竖井,依地下自然煤层变化开掘巷道,先内后外逐步撤退的“跳格式”开采方式,且有较好的通风、照明、提升、排水措施,这在当时世界上已是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鹤壁市大事记述》记载,1916年瑞典人E.F.NYSTVOM新常福在其《河南煤田及煤矿业》一书中估计鹤壁煤田储量1.35亿吨。1953年,前苏联乌克兰煤矿化验所和中国重工(601989,股吧)业部钢铁试验所化验一致确定鹤壁煤为优质瘦煤。因国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急需大批能源支撑,鹤壁被列为国家煤炭生产基地,鹤壁煤炭开采出现井喷式发展。1952年鹤壁第一对现代化矿井陈家庄煤矿(一矿)兴建,年产45万吨。1955年杨家庄矿(二矿)开工兴建,年产60万吨。1956年,教场矿(三矿)开工兴建,年产60万吨。1958年,四矿动工兴建,年产45万吨。同年7月,张陆沟矿兴建,年产21万吨。同年9月,窦马庄矿(九矿)动工兴建,设计年产30万吨。 62年挖煤8亿吨 1957年鹤壁建市初期,全市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事业的建设中,短短几个月,在井筒建设、巷道掘进、地质勘探、采煤技术革新等方面,接连创下了全国煤炭系统15项新纪录,《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对此竞相报道。 1958年,全市煤炭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再接再厉,又创下了74项全国新纪录,成为全国煤炭战线的一面旗帜,鹤壁这座崭新的城市,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1959年,鹤壁煤炭生产再创辉煌。在建井工程中为节约钢材和水泥,创造性地建成了钢筋混凝土井架和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59年4月3日,煤炭部在该市召开了全国煤炭基本建设鹤壁施工现场会,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煤炭工作者及8所矿业学院的专家学者共500余人参加了会议,总结推广了鹤壁煤炭基本建设的先进经验。会议期间,河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纪录片,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科教影片《煤矿新井架》。 由此可见,蓬勃发展的煤炭业曾经是鹤壁的工业引擎、立市之基、兴市之本。 62年间,鹤壁共为新中国建设贡献输送煤炭约8亿吨。 对此,1959年11月30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赋诗《西江月·鹤壁蒸蒸日上》一首。 诗曰: 鹤壁蒸蒸日上, 乌金滚滚汪洋。 协同钢铁与棉粮, 高举红旗迈往! 十载山乡巨变, 更将跃进加强。 劲头鼓足红满堂, 烧尽右倾思想。 俱往矣。 自1999年鹤壁政府再次南迁后,20年间,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鹤壁新城拔地而起,以其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路网四通八达。目前,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已小女初长成,东区建设已经步入了快车道,六城联创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个日新月异的鹤壁将呈现于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