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对于科技的探索和投入越来越深入,其中又以银行业尤甚。不过,尽管各家均在尝试,从实际投入和落地效果来看,不同的机构相差甚远。科技作为机构的底层基础设施,很难去判断一笔投入带来多大的收益,不过,在部分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案例中,其效益明显体现在业务运营中,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经验或许可以视作一个范本。
6 月 30 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 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 中国金融科技
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助理史红新出席论坛并在以“银行智能金融破局”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作为发言嘉宾。据介绍,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在自身的研发体系中有很大投入,尤其这几年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了科技人员的资源倾斜。
(圆桌对话:银行智能金融破局)
根据中信银行 2017 年年报,中信银行信用卡全年新增发卡 1219.04 万张,比上年增长 74.02%,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 390.65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53.17%;截至 2017 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4957.09 万张,比上年末增长 32.61%。
中信银行信用卡在该论坛中获得了由《21世纪经济报道》颁发的“2018卓越金融科技创新奖”。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荣获“2018卓越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奖)
多模式并举探索金融科技
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均在大力推进的战略,而不仅限于大银行。目前来看,各家银行在智能化转型具体路径选择上主要有几大典型的方式,一是自己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二是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外包或部分外包;三是成立基金,投资孵化。
史红新在上述论坛发言中表示,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在研发模式上采用多种形式并行,包括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尝试基金孵化的方式等,同时会选择长期以来和其有共同愿景,合作质量各方面都有保证的公司来长期建立战略合作机制。
“基于 AI 技术搭建机器学习平台,我们利用大数据开展零售精准营销,将区块链技术应用
于贸易融资和信用卡获客领域,效果已经显现。”中信银行在年报中如此表示。
业务层面也有具体体现,比如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出风险智能决策 2.0 系统,实现信贷审批即时化;推出自主研发支付工具“中信 e 付”,实现基于中信卡、银联卡的现金、积分、权益的混合支付。
从业务增速上看,信用卡业务是中信银行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2017 年,信用卡贷款余额
为 3332.97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40.45%;信用卡交易量为 14922.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93%。信用卡分期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实现分期业务收入 201.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63.26%。
与互联网合作共建无界生态
切入金融科技,互联网公司是绕不过去的一环。近年以来,明显观察到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然而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以何种模式合作,如何定位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双方的贡献及获取等等。
史红新表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时候,到底是形成壁垒还是形成生态共赢的态度?最后的定位是拥抱互联网的变化,形成生态组织。
据了解,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是业内首家同时与 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开展深度战略合作的信用卡中心,这种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共建生态的模式正逐步扩大深入。根据年报显示,2017 年中信银行加快信用卡跨界融合创新,深挖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京东小白 TWO 卡、淘气卡、猫眼卡、网易云音乐卡、OFO 小黄车卡、易鑫卡、得到卡等多款产品,构建覆盖电商、娱乐、出行、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资讯等多消费场景的无界金融生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