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央视蛇年春晚重庆分会场上,“重庆造”智能新能源汽车惊艳亮相。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智能新能源汽车不仅外观更具科技感,其搭载的芯片更让性能表现卓越——这正是实现炫酷灯光秀的“秘密武器”。
芯片是汽车产业迈向强国的核心基础。当前,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将集成电路作为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全力锻造汽车芯片全产业链,为重庆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让更多中国车用上“重庆芯”
高端芯片的研发需突破先进工艺壁垒,背后是庞大的技术团队和巨额资金投入,这对重庆的“高端研发”与“高端制造”能力提出双重挑战。
近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车规达林顿驱动芯片ULN2003AG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某知名车企的多款车型,上车应用数量实现突破性增长。
“这款芯片将数十颗分立元器件集成于指甲盖大小的模块中,可广泛应用于车门、车窗、座椅及各类车载阀、泵、继电器等驱动场景。”研发负责人胥锐表示,从实验室到量产,团队耗时两年完成技术攻关。
数据显示,一辆国产新能源汽车需搭载1000-2000颗芯片,但多数仍依赖进口。“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是行业共性难题,但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中电科芯片负责人强调,随着汽车产业链完善,“中国芯”将全面匹配产业发展需求。目前,企业另有十余款车规驱动芯片处于研发测试阶段,预计上半年将再推出一款新品。
与中电科芯片一街之隔的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半导体龙头企业,正加速布局车规级芯片赛道。企业组建专项团队研发多款功率器件芯片,已有56款车规级功率芯片实现量产,成功进入重庆某主机厂供应链,并向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批量供货半桥功率模块。
作为重庆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近年来着力推动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引进一流设计及材料设备供应商,以科技创新提升“重庆制造”竞争力,助推“重庆芯”加速装车。
加快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的底层支撑,更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驱动力。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坐拥全国唯一“微电子”主题园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已集聚中电科芯片、华润微电子、联合微电子、SK海力士等近40家产业链重点企业,形成涵盖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工艺服务的创新生态,获评“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十大特色园区”,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为强化产业竞争力,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加速重点项目落地:
奥松半导体8英寸MEMS芯片IDM基地:一期主厂房、动力站春节前封顶,研发大楼即将竣工,未来将量产MEMS传感器,服务新能源汽车、数字城市等领域;
科博达汽车电子产业园二期:建设提速,助力完善汽车电子配套;
意法半导体与三安光电合作:打造全国首条8吋碳化硅衬底及晶圆制造线,投产后将缓解新能源汽车碳化硅芯片短缺困境。
根据规划,2025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将初步构建“车-路-云-网-图”全生态体系,建成西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至2027年,目标形成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成为重庆新能源商用车制造核心承载区。
未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将持续优化“芯芯”向荣的产业生态,提升集成电路集群能级,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硬核力量。(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